您当前的位置 :美食 > 新闻 正文

东河肉饼魅力了得

发布时间: 2015-06-30 16:25:44 来源: 浙中新报 作者: 赵晓

    何巧进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旋转扯拉,一只东河肉饼就下了锅。随着滋滋的油煎声,不到一分钟,一个色香味俱佳的肉饼“诞生”了。

    “凡到过义乌的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感受:走进那朴素的店堂,临桌而坐,两眼直直地望着师傅手中的那块面团,随着师傅双手的旋转扯拉,一个薄如宣纸的大饼便拉扯而成。紧接着师傅把它放进一口平底锅中。随着滋滋的油煎声,不到一分钟,一个散发着香气、色若琥珀的肉饼就会摆到你面前。”说起义乌东河肉饼,常会有这样的描述。关于东河肉饼的传说,很难查到相关记载。至于东河肉饼是何人最先做的,也无从考证,但东河肉饼凭着美味早已名声在外。

    义乌城区开着几家东河肉饼店,生意不错。不过要吃正宗的东河肉饼,不少人还是愿意多跑些路去东河吃。因为据说当年东河人都会做饼,而只要有东河人出入的地方,就一定有东河肉饼。

    美名在外不足怪

    面好料足手艺强

    走在义乌城西街道东河工商街上,随时都能闻到诱人的肉饼香。这条街上有7家肉饼店,循香找去,就能吃到正宗的东河肉饼。这7家店的做饼师傅大多是东河本地人,都有10多年的做饼经验。

    40岁出头的何巧进所开的肉饼店是唯一只有一间店面的饼店,虽然开张不到一年,生意却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店铺,每天早上都有不少人来店里排队买饼。何巧进的做饼手艺算是家传的,爷爷、父亲、姐姐都会做东河肉饼。现在,她每天从早上6点钟左右开始做饼,一直要做到晚上七八点钟;若遇上当天有人预订几百个饼,那凌晨两三点就得起来做了,日销五六百只饼易如反掌。“有时候在炉旁边做边烤,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。”

    东河肉饼好吃,跟它用料足密不可分。做饼的面粉必须质优,和面之前,要在面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盐,揉成面团。揉面团是体力活,何巧进笑着说,自己没这么好的力气,所以揉面是老公的活。揉好的面团要搓成手腕粗细的长条,摘成小面团。小面团风干五六分钟,等有了韧劲,才适合做饼。东河肉饼的馅是用肉、葱、味精混合后剁成的细馅泥。何巧进说,现在馅料里一般不放盐,控制好面团里的盐分,饼的咸淡味道就出来了。

    煎饼用的平底锅讲究受热均匀。何巧进和有经验的师傅在煎饼时会先用猛火将锅烧烫,再将火调小,锅内涂上油来煎。饼煎的时间短则嫩,时间稍长则会老一些脆一些。

    两年一次较短长

    色香俱佳方称“王”

    除了用料,做饼的手法也很重要。做饼时,取两个小面团用手压成小面饼,在两块面团中间加入馅料,左手捏饼身,右手扯饼沿,一上一下、一正一反地旋转拉扯面饼,直至细馅中的青葱透过扯得薄薄的饼面能看出轮廓为止。这一个扯饼的过程最考验做饼师傅的功底,扯得圆卖相好,扯得薄口感好,好的师傅做出来的饼,不仅中心如薄纸,边缘也是薄薄一层。

    每两年,城西街道都会举办肉饼制作大赛,在规定时间比一比谁做得多,同时要薄、圆、香具备,去年已是第六届。去年,“东河肉饼王”被城西街道六一村的张爱珍夺得,她两个小时做了77个东河肉饼,每个都金黄滚圆,松脆可口。她的“东河肉饼王”店也开在工商街上。前天下午,工商街上往来的人不多,张爱珍的肉饼店却客人不断,许多人开车来买肉饼,一买就是几十个。只见张爱珍左手拿面团,右手轻轻扯动,面团在她手上飞舞。大约20秒钟,原本直径10厘米的面团变成了直径30多厘米的肉饼,动作之快令人眼花缭乱。

    张爱珍做的东河肉饼很少有扯破的,边缘也很薄。要说扯饼有什么诀窍,只有“熟能生巧”四个字。

    味到浓处登厅堂

    肉饼也能当嫁妆

    东河肉饼在东河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
    “我们这边端午节要吃东河肉饼,那几天都来不及做。”何巧进说。东河肉饼和粽子一样,是东河村端午节不可缺少的食物。

    何巧进回忆,小时候一到端午节,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饼。那时候父亲也要做上几十个,一忙就是大半天。虽然扯饼的手艺不大好,但很香。如今,她在端午节期间一天要做上千只东河肉饼,往往需要再找五六个帮手,包饼、煎饼分工合作。街上其他几家饼店生意也好得不得了。何巧进说,做东河肉饼工序复杂,现在很少有人在家里做,一般都提前到饼店预订,省事多了。东河人在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都会备上许多肉饼,作为节日里的食物。

    东河一带的人办喜事,会在嫁妆篮里装上满满的肉饼。何巧进曾接待过一名顾客,预订1000只东河肉饼,就是用来做嫁妆的。她笑着说:“东河肉饼冷了味道也不错,这嫁妆实用。”

    只道东河肉饼好

    纵然巧妇叹辛劳

    十几年前,何巧进在义乌城里摆过东河肉饼摊。当时开在一片厂区附近,没有固定的店面,一只肉饼卖5角钱,生意火到不行。后来厂区拆迁,她才转行做了别的生意。前两年,她又做起了肉饼生意,这次是每天做几百个饼挑到市场里卖,“还有老外来买饼吃,吃了一个劲说好吃,一口气买了五六个。”那时候,何巧进每天早上做的饼,白天总能卖完。

    现在何巧进在工商街上开店,一只肉饼卖1.5元,肉多一些或者加一个鸡蛋则卖2元。城里的东河肉饼一般要卖到3元。何巧进说,开了店面就要付店租,这也得算到肉饼的成本里。如果把饼的价格涨上去,生意就差了,只能薄利多销。

    制作东河肉饼每天工作时间长,夏天站在炉子边受煎熬,冬天左手容易生冻疮,因为右手用得多,左手用得少。何巧进身边的年轻人几乎没人愿意学做饼,她也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做这一行。店里偶尔有几个学徒,都是外地人,他们学好了手艺回家乡开一家义乌特色的东河肉饼店,还是挺有卖点的。“年轻人不学,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正宗的东河肉饼了。”许多肉饼师傅都有点儿担心。

编辑: 张姚瑶
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:0579-85516611 Copyright © www.zgyww.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:浙网信办[2015]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-1 中国义乌网&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